2023H1 公司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0.40 億元,同比+54.92%,業績符合預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高性能銅基新材料平臺型公司,已在銅鉻觸頭細分市場做到國內第一。公司現有核心業務增速穩健,新興業務擴產下有望持續擴大市占率,疊加光模塊基座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產品的長期成長性,公司有望實現業績的高速增長。參考公司歷史估值,我們認為2023 年70 倍PE 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維持目標價15 元,維持“買入”評級。
2023H1 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54.92%,業績符合預期。2023H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0 億元,同比+15.46%;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0.53/0.40 億元,同比+1.03%/+54.92%;毛利率為20.35%,同比+2.13pcts;凈利率為9.25%,同比-1.42pcts,分板塊來看,高導高強銅合金/高性能金屬鉻粉/CT 和DR 球管零組件/光模塊芯片基座分別實現銷售收入同比+13.34%/+53.65 /+36.74%/+379.58%。分季度來看,2023Q2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8 億元,同比/環比+25.48%+22.68%; 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0.31/0.21 億元, 同比+48.70%/+49.75%,環比+43.20%/+14.77%;毛利率為18.75%,同比/環比-0.89/-3.56pcts;凈利率為9.94%,同比/環比+1.52/+1.54pcts。
2023H1財務費用率優化顯著,2023Q2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情況明顯改善。
從費用端看,2023H1 公司期間費用率合計為11.55%,同比+0.30pcts,其中銷售、管理、財務、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69%/4.07%/1.30%/3.52%,較去年同期變動+0.49/+0.05/-1.28/+1.04pcts,銷售費用變動主要系公司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差旅相關費用增加;財務費用變動主要系債務融資規??s減下融資費用減少,同時美元、歐元匯率上升致使匯兌收益增加。從現金流情況看,2023H1 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41 億元,2023Q2 單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45 億元,同比+207.77%。
聚焦高性能銅基材料,2023H1 實現多項突破:1)在研項目:①CuCr 觸頭機械加工過程氧化防護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已確定批量化生產工藝參數,進入批量投產驗證階段;②真空自耗電弧熔煉CuCr25~CuCr50 電觸頭材料項目、半導體設備冷卻板產品開發等項目已完成客戶工藝及新產品驗證,進入小批量驗證;③電子封裝熱沉材料開發項目已開發出穩定批量光模塊供應工藝。2)專利:
新增授權專利18 件(發明專利16 件,實用新型專利2 件),當前累計獲授權專利271 件。3)研發成果:①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及制品:8 噸氣氛保護熔煉工藝成功開發多種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②中高壓電接觸材料及制品:實現了72.5kV-126kV 高電壓等級CuCr50-CuCr55 材料的技術優化,并推廣應用;③CT/DR 球管零組件:兩項國家工信部項目有序推進中;④光模塊芯片基座材料:
研發3DP 打印鎢坯+真空滲銅工藝,真空滲銅后光模塊鎢銅基座散熱能力提高15%~20%;開發散熱性能更高的光模塊基座散熱材料;⑤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開發新一代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用CuCrNb 材料及制備技術并小批量生產;開發了CuCrNb 材料3D 打印工藝、熱等靜壓工藝、鍛造工藝等。
深耕主業+培育增長新極點,產能多點布局打造供應優勢:1)募投項目穩步推進,2023H1 募投資金累計投入進度96.37%,主要生產設備基本投產,部分設備進行生產調試;2)CT/DR 球管零組件建成年產6000-8000 套產能,部分客戶產品定型進入批產階段;3)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產品進入量產階段,已建成50-100 套成品加工能力,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從材料到成品零件供應能力的研發制造企業;4)將鎢銅合金材料核心制備技術延伸應用于光模塊芯片基座材料,年產200 萬件產能建設進展順利,公司將在產能穩步釋放中逐漸打造供應優勢。
風險因素:原材料價格波動;下游行業周期性波動;海外市場貿易環境變化;公司新增產能建設進度不及預期;公司新產品市場開拓不及預期;匯率大幅波 動;套期保值管理風險。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高性能銅基新材料平臺型公司,已在銅鉻觸頭細分市場做到國內第一。在1)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及制品和中高壓電接觸材料及制品兩大核心業務穩健增長;2)高性能金屬鉻粉、CT/DR 球管零組件兩大新興業務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3)光模塊基座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產品長期成長的推動下,公司有望實現業績的高速增長。我們維持公司2023-2025 年歸母凈利潤預測為1.20/1.90/2.60 億元,對應2023-2025 年EPS預測0.21/0.34/0.46 元/股。截至2023 年8 月30 日,公司自上市以來平均PE(TTM)為82 倍,出于謹慎性原則,我們認為2023 年70 倍PE(對應20%估值分位)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維持目標價15 元,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