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司馬懿被困死在上方﨏,為何諸葛亮不殺他,難道只是因為下雨?
《三國志》里面沒有這一段的描述,《資治通鑒》中也沒有這一段的描述,這一段出自《三國演義》。《三國志》、《資治通鑒》是正史,而《三國演義》是歷史通俗類演義小說。因此,可以得出這么個判斷,即題主所說的問題是羅貫中根據小說情節的需要而增加的,只為突出小說的可讀性、趣味性和跌宕起伏性。那么就可以得知為什么諸葛亮把司馬懿圍死在上方﨏,本已是死路而天要降大雨了。為什么?
諸葛亮與司馬懿爭奪糧食之戰。諸葛亮造木牛流馬,搶了司馬懿不少糧食。司馬懿差點讓廖化給抓住。之后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在祁山命軍士與魏民一起種莊稼。準備與司馬懿長期對峙。司馬懿的軍士捉得蜀軍數人,問諸葛亮干什么呢?士兵回答說諸葛亮見司馬懿不出戰,每天令士兵種地屯糧于上方谷。司馬懿大喜命大軍準備攻祁山,自己卻偷偷的殺奔上方谷而來,因為上方谷是諸葛亮屯糧之地。
這是三國演義相當精彩一章,諸葛亮把司馬懿父子都闈死上方峪干柴火油都部好,火著起來可晴天下大雨、火滅了,人跑了。那就是哄傻子繼續交錢,要聽戲得,再回唱書地方繼續聽。前后買關子,攻心跳,巧妙遇的說書辦法。與今天的田連元,單田芳,袁擴成,梅蘭芳,講的評書講到關鍵處回家吃飯。明天連續是一個路子和把戲。都是勾人再看再聽的關子。為了穩住自己書迷戲迷。把毫無影響事情說得有聲有色,搞得十分危險,萬分火急,空城計,火燒上方峪。都是如此。說書和連續劇套路,最后一巧遇,沒有事情,空城計是如此,上方峪更是如此。但是空城安排驚心動魄。上方峪都急忙出錯。啨天下大雨,是錯中錯,為拉住聽戲之人不得已的辦法。
羅貫中塑造了這個人物,設計了這個劇情,但總不能真把司馬懿殺了吧,司馬懿死了后面怎么寫?所以這只是一個表現諸葛亮多智和司馬懿大難不死的橋段。完美表現了天命不在此而在彼的無奈和悲情,悲劇英雄是最能讓人引起共鳴的。這也是羅貫中和金庸的小說引人入勝的關鍵原因。大概也是神級作家與普通寫手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