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近日報道,俄羅斯結合特別軍事行動中的無人機使用經驗,開始生產“加斯捷洛”自殺式無人機。
這種自殺式無人機有何特別之處?它與在俄烏沖突中被廣泛使用的“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相比,有何區別?
(資料圖片)
采用FPV技術
資料圖:俄羅斯無人機(來源:央視今日關注)
軍事觀察員邵永靈介紹,“加斯捷洛”自殺式無人機采用第一人稱主視角,即FPV技術,不僅具有全程可控、實時感知戰場信息等優勢,還因“自殺式”的摧毀方式,在戰場上能夠同智能炸藥般被大量使用,發揮較高的戰術價值。
邵永靈:
采用了FPV技術的無人機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操縱、追蹤移動目標和高精度打擊能力。
這款無人機是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之后研發的,更好地反映了戰場需求,可以在暗夜條件下執行任務。另外,它結構簡單,可以大量生產、使用,在戰場上如同智能炸藥一般。
更適合近距作戰
資料圖:俄羅斯“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來源:環球網)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已經在特別軍事行動區被大量使用,且取得一定戰果。
對于為什么還要生產“加斯捷洛”自殺式無人機,邵永靈分析認為,“柳葉刀”實質上是巡飛彈,航程更大,采用自主攻擊,在近距離攻防作戰中性價比并不高。相比之下,“加斯捷洛”無人機更有用武之地。
邵永靈:
“加斯捷洛”無人機的行動范圍在幾公里之內,更適合短兵相接的近距離作戰。目前,烏軍正在對俄軍陣地進行反攻,在這樣的場景下,使用FPV技術的無人機更適用——它相當于一個近距離制導武器。
在不同場景使用不同的無人機,可以實現作戰效果的最大化。
應出臺軍用無人裝備使用規范
資料圖:俄軍發布的無人機打擊烏軍坦克畫面(來源:環球時報)
隨著無人作戰裝備在俄烏沖突等現代戰爭中的大量使用,關于無人裝備可能增加軍事意外事件,并導致局勢失控的討論不絕于耳。
對此,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從戰場應用上看,目前無人裝備還只是對傳統作戰模式或單兵能力的加強,但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無人裝備領域的高速發展,建立相應的使用規范以規避風險十分必要。
邵永靈:
目前的無人機還是在原有作戰模式的框架下發揮作用。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無人作戰平臺不僅可以進行思考,還可以自主學習,并且不斷進化,到那時,戰爭的模式是否會轉變為無人平臺之間的對攻,因無人裝備導致沖突升級或意外?我認為,這些可能性還是有的。
所以,對無人裝備的使用,應該建立一定的規范,從而規避可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