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南京疾控發布8月健康提醒
防暑同時還要防食源性疾病
“三伏天”高溫高濕更易滋生細菌,昨天市疾控中心發布8月健康防病提醒:暑期人群流量大,除了防暑之外,傳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風險需警惕,包括登革熱、猴痘等。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該病常見的癥狀包括高熱、劇烈頭痛、肌肉關節痛和皮疹等。登革熱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區。”市疾控專家介紹,我國登革熱疫情主要由境外輸入病例引起本地傳播,每年7到9月隨著蚊媒活躍,逐步進入登革熱流行季。專家提醒,預防登革熱三個最有效手段為防蚊叮、清積水、滅成蚊,且建筑用地、城中村、醫療機構、公園、花卉市場、廢品收購站等地為重點防控場所,市民需提高警惕。
同為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傳播,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人獸共患病。今年6月以來,我國多個省份先后報告多例猴痘病例,均為密切接觸傳播。“如果和疑似猴痘病例發生過密切接觸,要從脫離密切接觸之日起進行自我健康監測21天,期間避免與他人發生密切接觸。如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皮疹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感染科、皮膚科等就診。”市疾控專家介紹,“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病例癥狀會在2—4周內消失。皮疹結痂自然脫落后將沒有傳染性。目前尚沒有針對猴痘的特效藥物,主要針對皮疹、發熱和并發癥進行對癥治療。”專家提醒,市民需加強自我防護,及時關注所在地區或旅行目的地猴痘疫情信息。
而夏季易發的食源性疾病,即所謂的“吃出來的病”。“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很多,包括微生物、有毒動植物和一些有毒化學物質。在每年的7月—9月是群體性食源性疾病的高發時節。”專家提醒:“餐館、食堂等集體供餐單位和家庭都應加強衛生管理,減少生食或半生食,生熟食材分開存放,注意通風防蟲防鼠,保持手和環境清潔,飲食清淡食不過量,保護腸道預防疾病。同時,我市已進入主汛期,未來一個月雨水較多,存在采野蘑菇誤食中毒風險,市民也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