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相約到蠻江,風吹稻葉粽子香;生態綠化風景好,四美蠻江新篇章。二十大后上高臺,人大代表蠻江來;‘十帶十促’轉思想,‘五員’治寨寫新章”。
走在惠水縣蘆山鎮格我村蠻江寨的農家小院、田間地頭,閑暇之余,常聽到村民用朗朗上口的山歌唱出感恩黨的好聲音,唱響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蠻江寨是惠水縣蘆山鎮格我村典型的傳統布依村寨,民風淳樸,布依文化濃郁,至今仍保留織衣染布、以歌代言、用歌傳情的習俗。近年來,該寨積極探索村寨治理的方法路徑,逐步形成了村寨衛生戶輪值;鄰里糾紛族內調;急難愁盼眾心助;重大決策理事議;集體榮譽人人護的“五員”治寨模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村寨衛生戶輪值
該寨以農為主,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一大早,村民王永勇就挑著籃子匆匆忙忙出門了,他要為飼養的8頭牲口尋找一天的口糧,用他的話說,把牲口圈養起來,哪怕每天多花幾個小時去割牛草,但換來的是整個村寨的干凈環境,值得!
每天清早,天剛蒙蒙亮,他已經把牲口趕到附近的山坳去放養了,下午又把它們攆回來。一來二去,沿路常留下牲口排泄的糞便,既污染環境,又影響村寨形象,村民意見非常大。
2022年7月,蘆山鎮黨委提出的“一村一方案一試點”建設目標,該寨召集村民研究村寨衛生如何治理的問題,會上,部分村民提議集資聘請保潔員,部分村民建議由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農戶來打掃,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著。
“我建議,各家的衛生各家掃,公共的衛生大家排值日,一家負責一個星期,這樣公平,哪家都不吃虧。”養殖戶王永勇說道。
由此,以戶為單位的村寨衛生輪值模式才得以運行。為確保常態長效,還研究出臺了《蠻江村衛生十條公約》,從個人衣著、家庭衛生、牲畜飼養、公共保潔等方面進行規范約束。如今,蠻江寨的“顏值”越來越美,“氣質”越來越靚。
鄰里糾紛族內調
“放出來的水就只有這點,你全擋進你家田里,我家秧田怎么辦?秧苗都快旱死了。”“我不管,水從我家田坎過,我肯定要用,我也要保莊稼啊!”持續的旱情,純樸的村民情緒有些躁動,像這樣激烈的爭吵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最終,在族內的調解下,矛盾得以圓滿解決。
“按照受災面積大小、受災程度輕重來進行排隊取水,確保大家莊稼都能保住。像我們家2畝田可以提灌半天,他們家遠了點,田也多了些,可以灌溉的時間多些。”寨老王世勤說,“協商之后各方依約執行,并約定每個提灌周期結束再開一次協調會,確保制定的分配計劃更科學合理。”
該寨共有住戶56戶156人,屬王氏后裔,為延續家族血脈,傳承祖上遺訓和期望,促進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家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該寨組織編撰了《王氏族譜》,其中,鄰里和睦相處,發生矛盾不出寨、族宗內部調解成為剛性約定。去年來,已成功調解土地摩擦、婚戀糾紛2起,真正實現大事不出寨目標。
重大決策理事議
“我們寨子是一個文化底蘊比較厚重的村寨,在村寨建設中千萬保護好祖輩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我覺得古井是我們先祖沿流尋源,遷徙到此的源頭,雖然今天都被自來水取代,但也應該把它保護好,飲水思源嘛。”在蠻江寨聚賢居,理事會成員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意見。
“過去,我們要發展什么產業,村寨要搞啥建設,都是村干部一句話,大家沒有一點自主權。從成立理事會后,寨上很多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民主透明多了,群眾參與議事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村民王永勇說。
為加強村寨自我管理,提高服務村寨的能力和水平,2018年,該寨成立了重大事項理事會,對議事的主體、議事的范圍和要求作了規定,明確每次議事成員必須到達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召開,議定結果才能有效。議事時間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有特殊情況可以臨時召開。同時,制定了《蠻江寨議事規則》,內容覆蓋寨內項目實施、集體經濟使用、鄰里矛盾調處、集體資產管護、產業發展研究、公益事業建設以及環境衛生保潔等方面。
集體榮譽人人護
2023年4月,該鎮在全鎮發起了一場特殊的“大比武”——文明實踐大比武。以改善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以自然村寨為單元,廣泛動員群眾組建“家鄉美志愿服務隊”,通過“自商、自籌、自建、自管”方式開展人居環境改善提質。
在“大比武”中,該寨組織三十余個勞動力,自愿投工1705個工天,對天心池淤泥進行清理,修建小廣場、小庭院、涼亭、花池,美化人居環境。同時,對村寨周邊迎客松、古井進行保護,建成幸福墻、家業舍、同心園、望鄉堂等基礎設施,提升村寨文化內涵,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集體事業、集體支持、集體參與,村寨榮譽共同維護的思想認識通過這場‘大比武’被群眾接受、認可和贊許,‘大比武’已經成為格我村美麗鄉村建設中凝聚群眾力量的有效手段和可行路徑。”村支部書記王昌健說道。
如今,該村已成為生活,因安定而美;生態,因呵護而美;文化,因傳承而美;和諧,因歡樂而美的“四美蠻江”。
“在布依廊道里面植入一些贊美格我當地的詩詞、傳說故事以及民族節日元素,目的是讓村民在休閑乘涼、暢談農事之余,不斷增加民族認同,增強文化自信。”駐村第一書記陳秀宇說道。
通訊員 李文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楊
編輯 虞思滔
二審 梁曉琳
三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