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半年國內旅游出游23.84億人次,同比增長63.9%;國內旅游收入2.30萬億元,同比增長95.9%;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55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超過5萬億元……根據日前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下半年趨勢預測》,我國2023年上半年的旅游經濟穩步進入“供需兩旺、加速回暖”的全面復蘇通道。
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分析所副研究員張楊表示,上半年旅游經濟運行的綜合指數已經回到110-120的景氣區間,兩個季度的平均值114,受國內市場旅游高開穩走的影響,我國的旅游經濟已經進入復蘇的新通道。“上半年熱門線路高鐵票售罄,熱點景區的一票難求,包括重點旅游城市一房難求的場景讓從業者再次看到增長的信心。”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考慮到已經到來的“暑期檔”和國慶、中秋節假期的旺盛需求以及供給側和政策面的積極影響,有理由對下半年旅游經濟持更加樂觀的預期。
“2023年上半年全國游客綜合滿意度指數80.08,處于‘滿意’區間,環比上升0.32(0.4%)。經驗表明,當期游客滿意度穩定了,下期居民出游意愿和消費預期就穩住了,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的信心就會相應得到提升。”戴斌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正在進行中的暑期延續了上半年旅游市場的增長趨勢,避暑游、親子游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門項目。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的預測,這個暑期將是過去五年來最熱的暑期,預計6、7、8三個月國內旅游人數達18.54億人次,占全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的28.1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2萬億元,約占全年國內旅游收入的27.46%。
具體來看,攜程平臺數據顯示,暑期以來,以濱海游、草原游、高原游為代表的傳統避暑目的地機票訂單量較5月同期增長23%,其中濱海目的地機票訂單增長34%,最為顯著。避暑需求的旺盛也為相關旅游目的地帶來了綜合拉動效益,截至7月26日,暑期以來青島、大連、哈爾濱的酒店支付均價環比五月增幅為26%、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