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點點知識看作人類文化的總和,那就會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樣,成為孤陋寡聞、夜郎自大和安于現狀的可惡角色。從這則寓言故事概括出來的成語“井底之蛙”,常常被用來諷刺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滿的人。
【資料圖】
井底之蛙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ǐng dǐ zhī wā,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見識短淺的人。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五回: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
譯文: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空面積不大,螢火蟲的光芒,照射不遠。
擴展資料:
井底之蛙的近義詞: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1、目光如豆,拼音:mù guāng rú dòu,眼光像豆子那么小。形容見識短淺。
出處:孫中山《行易知難》第六章:“不圖彼國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國之強,尤畏民黨得志而礙其蠶食之謀。”
2、鼠目寸光拼音:shǔ mù cùn guāng,釋義:據說老鼠目光只有一寸之遠。比喻目光狹小見識短淺。
出處: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五:“這種鼠目寸光、有眼無珠之徒,成不了氣候?!?/p>
井底之蛙的故事:
一口廢井里住著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只從海里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夸口說: “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磚洞邊一會。或者只露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
看看那些蝦和蝌蚪,誰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里的主人,在這井里極自由自在,你為什么不常到井里來游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住了。它連忙后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 “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來丈。
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漲了多少;后來,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 井里的青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吃驚地呆在那里,再沒有話可說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井底之蛙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