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消息來得有點突然,上層突然就宣布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兩大稀有金屬出口將受管制,影響多大?這個討論隨之開展,并在今日A股市場上掀起了巨浪,多只相關概念股股價大漲,乃至一字板漲停,不過如廣大股民熱議的那樣——部分概念股只是“渾水摸魚”的,亂魔亂舞后往往就是一地雞毛,是否真的中長期受益還需投資者甄別。
我們先來了解下本次的兩大主角:鎵被稱為“半導體工業新糧食”,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之一。從全球產量來看,我國鎵、鍺金屬產量占比最高,分別高達90%、68%,可謂握住了半導體材料生命的喉嚨,但是我們半導體業的發展卻是不盡人意,近年老外限我芯之心不死,小動作不斷,此番實施管制,其實是對等的反制,長遠影響將是有利于增加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市場地位,不出手人家就一直以為你好欺負。
而中短期最直接的影響將是影響相關企業海外市場占比,并大概率引發鎵、鍺單價的上漲,但是如果像對待豬肉那樣把兩大稀有金屬收儲起來當國家戰略儲備,未來擇機而售,對于行業內相關企業就是大大的利好了。
目前A股市場上,涉及開采加工鎵產品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中國鋁業,我國最大的鋁企,公司在2021收購了中國稀有稀土廣西鎵業分公司、河南鎵業分公司及遵義鎵業分公司的金屬鎵資產,目前公司擁有金屬鎵產能約200噸/年,2022年金屬鎵產量為146噸。
此外,福達合金歷經重組失敗仍在繼續推進重組并購2021年便已經年產153噸,占國內原生鎵總產量的50%以上的三門峽鋁業,成敗未可知。至于藍曉科技,雖然頭頂提取金屬鎵的龍頭企業的光環,但更多只是鎵材料的服務性企業。
而涉及鍺金屬產品的主要有三家:第一,云南鍺業,公司擁有完整的鍺產業鏈,鍺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第二,馳宏鋅鍺,目前擁有鍺產品含鍺年產能60噸,是全國最大的原生鍺生產企業;第三,羅平鋅電,鍺精礦8噸的年產能,鍺精礦產品去年貢獻了2881.41萬元,占公司年度總收入的1.46%。還有一些涉及鍺金屬產品的有色類企業,不過產能和營收都很少,基本只能算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