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務運動,口號無非是“師夷長技...”,也就是說“學”為首要任務。
(資料圖)
2、這基本就是亦步亦趨。
3、 派系擴張/國家建設。
4、比如李鴻章把北洋艦隊當做自己的家底,袁世凱的新軍,老牌的地方民團,南方各省的軍政領導人...這些人多半都算是潛在的割據軍閥。
5、于是中國的洋務運動多少有些各地各自為政的感覺。
6、 改革決心不明確。
7、滿清政府+漢族大臣,這樣的結構來領導改革事業,多少有點詭異。
8、其惡果之一或者就是這個: 甲午戰爭前后,日本似乎已經可以自造高速巡洋艦;中國這邊呢?旅順還是威海似乎有個在建船塢,結果因為缺錢而遲遲不能有產出。
9、 人才培養問題。
10、這包括兩方面:領導階層和具體的辦事人員。
11、舉個比較著名的例子:張之洞之鐵廠。
12、此外注意一下中日當年的公派留學生人數,我們幾乎少對方一個數量級。
13、這些人固然都是精英,可和家大業大的中國相比,還是杯水車薪。
14、 總結一下: 改革的領導機構不是一條心,改革的目的是求“魚”而不是求“漁”,改革的各級領導、執行者總體來說缺乏專業素質。
15、 希望不會誤導。
16、 至于曾國藩,或者有點山中無老虎的味道?。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