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有錢了,就喜歡胡作非為,曾經在地產界一手遮天的恒大創始人許家印,在蓋房子的同時就玩起了跨界投資,在足球、物業、健康、飲用水、造車等領域都有涉及。
尤其是在恒大官宣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中,許家印用“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十五個字概括了恒大造車的決心,同時也暴露出許家印想深耕于造車界的狼子野心。
【資料圖】
一、繼恒大負債2萬億后,許家印造車夢碎
繼恒大集團出事后,整個房市場市場處于低迷期,包括萬達集團、碧桂園、萬科等地產巨頭都出現負債高于營收的局面,對于恒大來說,2萬億的負債不是小數目,要知道整個恒大的規模也就在2.3萬億左右,所以這一次恒大深陷困境之中。
許家印成就了恒大之后,整個人開始膨脹起來,不僅在經營戰略出現了錯誤,導致恒大出現了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嚴重到入不敷出的地步,還一味的擴大規模和投資,這也是壓垮恒大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欠債2萬億,每天一睜眼就要還3億的利息,只能將在房子賣不動的情況下,如果恒大造車成功了,許家印面對2萬億的債務或許就能松一口氣。
在造車這條道路上,許家印已經忙活了五年,自從2018年就入局造車,2019年投資賈躍亭的法拉第失敗后,恒大就走上了自研汽車這一條路,但僅靠買、合,是不足以支撐汽車領域的,所以在資本市場,恒大再一次被拋棄。
如今恒馳5從量產到難產,數次拖延時間,已經讓消費者對恒大汽車的信任度降為負數。
二、三年還清6000億,萬達起死回生
同樣涉及汽車領域的還有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成立還不到兩年時間的萬達汽車也慘遭鐵盧,先是總裁李宏鵬從萬達離職,加盟高合汽車,后又傳出12家子公司接連注銷,而萬達汽車也更名易主,改為泰慶科技,由紅旗經銷商泰慶集團接手。
對比許家印多次投資失敗,王健林的投資則顯得風輕云淡,2017年萬達因資金運轉問題受阻,欠下6000億的高額債務,王健林在短短三年的時間不僅還清了6000億的債務,還憑借自己在海外的投資大賺一筆。
在汽車領域,王健林并沒有親自造車,僅是淺嘗淺嘗輒止,在汽車銷售和市場方面小小投資了一筆,成功錦上添花,失敗也不會傷筋動骨。
除了王健林、許家印外,鐵娘子董明珠、小米雷軍、京東劉強東、阿里馬云等企業家都熱衷于新能源汽車領域,但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紛紛將目光轉向了大好前景的生物市場。
2022年,無債一身輕的王健林看準了生物市場需求,將自己的全部身家投資在健康領域,不僅成立了萬達健康集團,還拿出1500億在昆明創辦了一個以健康、養生為主的產業園, 高調的從國外引回了一款曾得到李嘉誠稱贊的抑衰生物(萊特惟建核心成分),將其落地產量,引入我國亰東、天貓等渠道。
自從李超人退休將自家產業交給兩個兒子后,就轉戰到生物醫藥領域,曾多次前往國外考察其市場,以156萬的價格買下了當初被哈佛證實能提振機能、減速歲月進程的“萊特惟建”分子,還斥資2億美元成立了一家生物公司,一經上市其股價暴漲至700億美元。
根據京東商智反饋,“萊特惟建”老抑物一經上架,30分鐘內就已經突破千萬成交額,多次登上排行旁榜首,為數百萬高凈值人群所用,并留下了“精力提升、更具年輕化”等好評。
三、恒大欠下的2萬億由誰來買單?
回過頭來看看許家印,如果不是當初聽信了任澤平的話,認為在未來十年里,一二線城市的價格將會翻二倍,三四線城市的價格將翻上三倍,恐怕恒大也不至于淪落到如此地步,但說到底,還是因為許家印在七年時間里,每一次投資的失敗,都將推向恒大走向破產的邊緣。
欠下2萬億債務的恒大,這筆賬或許還是要由銀行以及購房者來買單,畢竟恒大的房子還處于未交付狀態中,因為股權的關系,這筆賬跟許家印沒什么關系,只需要償還規定的60億欠款,而造成這件事的始俑者許家印,恐怕早就帶著轉移至海外的500億分紅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