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儲氫為儲氫環節新興技術,是最具商業化發展前景的儲存方式之一。
固態儲氫系統實現能源高密度存儲
(資料圖)
據科技日報,近日,由北方稀土技術團隊牽頭研發的固態儲氫系統示范裝置正式在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亮相。這種固態儲氫系統是利用稀土儲氫材料的高密度氫氣存儲能力,通過化學反應把氫氣變成金屬氫化物固體,實現高密度、低壓、無泄漏、安全儲存。這一裝置也是我國儲氫材料應用在回收利用系統的首臺套設備。
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儲氫項目負責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博士趙鑫介紹,與氣態儲存相比,固態儲氫系統示范裝置的存儲能力提升了3倍,可以實現氫氣的較大規模安全存儲,同時它的氫氣回收功能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用氫成本。
氫能產業化提速,儲氫商業化前景廣闊
氫能、儲能技術是21世紀全球能源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需求,尋求安全、高效的儲氫方法或材料,已成為各國發展氫能產業的關鍵。
全國已有20個省份公開發布到2025年的氫能規劃。從我國各省市出臺政策來看,二十省規劃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合計將超過十萬輛、加氫站保有量合計超過1300座,二十省至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合計將突破萬億大關。
從儲氫來看,其技術分為氣態、液態、固態三種方式。固態儲氫為儲氫環節新興技術,相較于高壓氣態儲氫和低溫液態儲氫具備高安全性、高體積儲氫密度、快速充放氫、運輸便捷等優勢,并為業界所重視,是最具商業化發展前景的儲存方式之一。
國信證券研報表示,在車載儲氫環節,伴隨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和車載固態儲氫系統成本下降,固態儲氫系統市場空間將會打開,預計車載固態儲氫瓶2030年市場規模突破百億元;在加氫站環節,預計2022-2026年固態儲氫加氫站建設累計新增投資約將增加14.3億元,至2025年、2026年的新增投資額分別為4.5億元、5.3億元。
固態儲氫概念股僅7只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目前具備固態儲能業務和技術的上市公司不到10家。
截至6月13日收盤,滾動市盈率最低的是北方稀土,僅16.06倍。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9.22億元,同比下滑40.83%。今年以來,該股股價表現低迷,累計跌5.19%。
此外,圣元環保、鴻達興業、通裕重工、云海金屬滾動市盈率介于30倍至40倍之間。
最新收盤價與年內高點相比,鴻達興業回撤幅度33.94%,排在首位;近期該股徘徊于九年來的低點區間。今年第一季度,鴻達興業凈利潤不到200萬元,同比下滑98.09%。
永安行回撤幅度為30.73%,云海金屬、北方稀土、厚普股份等回撤幅度在30%以內。
據悉,多家公司公告了固態儲氫的相關業務情況。北方稀土將稀土基固態儲氫作為儲氫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已確定了部分研發課題,正在有序推進。
鴻達興業擁有氣態、液態、固態儲氫技術。公司長期致力于氫氣的生產、存儲及應用研究,研發生產高壓儲氫瓶、固態儲氫瓶、液氫儲罐、質子交換膜等產品。
圣元環保目前的固態儲氫系統活化及應用項目正在建設中,公司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其中廈門實驗室項目預計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厚普股份的BCC車載固態儲氫產業化項目致力于低壓儲氫材料研究及制備。
云海金屬目前在前期寶鋼金屬、云海金屬和重慶大學合作既得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合力優化固態儲氫材料并且進行產線化試制,快速推進規模化生產。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