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說清楚另外一個事,就是“幾線城市”到底是怎么來的?
中國的官方、官媒從來沒有給國內的城市進行過所謂的一二三四的座次排名,最多也就是按人口數量規分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這幾個城市等級。
根據《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我國的設市城市按市區和郊區非農業人口的規模大小分為五類:(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000萬以上;(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至1000萬;(3)大城市:城市人口100至500萬,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至100萬;(5)小城市:城市人口50萬以下。
(資料圖)
一二三四線這種說法,最早很可能來自廣州的快銷品行業。1990年代快速消費品的營銷部門,為了更精準的對全國市場進行劃分,以獲得更精準的企業決策。一些企業聯合第三方研究公司,把全國各地不同規模、人口和消費習慣的城市分成一二三線。
最早進行城市一二三線劃分的評級模型涵蓋了以下10個指標:
廣州的市場研究公司最早對城市分級的依據
市場研究公司對全國城市的劃分
后來這個概念被房地產借鑒過來,在2000年前后,房地產飛速發展的時期被用來對各個區域的市場進行分級,以輔助房地產銷售決策。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高歌猛進,全社會都逐漸接受了一二三線城市劃分的這一套營銷話術。
其實近年來,一直都有不同聲音說“一二三線”的劃分早就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城市發展實際情況。而且,城市發展水平的評測是多個維度的。這樣簡單和一刀切的劃分標準,不能說明城市的發展情況。
說回提問,深圳未來是否會淪為二線城市?
我理解,這句話想問的是,深圳未來發展水平是否會出現下滑和衰退?
先說城市發展會不會衰退?當然會,這世界上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經歷過衰退。比較明顯的案例有美國的底特律和德國的萊比錫。
不同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不同的挑戰和機遇。一些城市可能因為戰爭、災害、瘟疫等外部事件而導致人口流失、經濟萎縮、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另外,還有一些城市本身相關的因素發生變化,也可能導致發展水平的變化。例如,城市的資源消耗程度、其本身在國家整體經濟規劃中的位置、經濟狀況等發生了變化,也會引起人口和城市環境發生變化。
深圳在發展過程中,當然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衰退的可能性。
以目前深圳的發展過程來看,可能導致衰退的因素有:
1、 過高的房價和物價,企業和人口留存成本過高,可能會導致中低端企業和部分人口的流失。
2、 向更基礎的科技創新領域探索失敗,而導致的經濟轉型困難,人均收入無法上漲,甚至下滑。會導致高端人口流失。
3、 在全球和全國的經濟版圖中,無法競爭到更有利的位置。缺乏影響力而導致的衰退。
當然,以上這些影響因素都要在和平時期這個前提下,進行談論。而如果遇到戰爭,則要取決于戰爭給深圳帶來的是經濟促進,還是破壞。還有深圳受戰爭影響的程度。除此之外,還可能有其他影響因素。
總之,深圳的發展水平可能繼續上升也可能衰退,這大概率取決于深圳能不能在全球經濟版圖中占據更重要和強勢的位置。而這個,主要取決于深圳的高新科技轉型和探索,能否不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