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公開轉讓并掛牌審核指引——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型企業申報與審核(試行)》,標志著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下稱“四板”)制度型對接破題。《指引》為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加豐富、便捷的路徑,對于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健全現代化資本市場體系、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省股權交易中心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三四板市場合作具有良好基礎。本次雙方加強制度型對接,是一種雙贏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提升協同服務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下一步,浙江省股權交易中心將加強與全國股轉公司的溝通對接,盡快推進制度落地實施。
(資料圖)
強化北交所牽引作用
《指引》明確了四板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的兩種便利機制。
開通綠色通道。為在四板掛牌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或專精特新專板培育層企業等四類企業,開通審核“快車道”,提供申報前咨詢、優先受理、快速審核等專項支持措施,提高企業申報掛牌效率。
實施公示審核。針對專精特新專板培育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在全國股轉公司官網專區進行20個自然日公示,公示期間未接到異議的即可掛牌,無需發出審核問詢,通過引入市場監督機制簡化相關企業掛牌審核程序。
全國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指引》的發布是三四板市場建立制度型對接的新起點,至少有三層重要意義:
一是拓展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特色路徑。為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便捷優質企業順暢高效對接資本市場,明確掛牌上市預期,提升融資效率,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
二是強化北交所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牽引作用。支持四板高質量建設專精特新專板,打通三四板兩個市場,逐步實現新三板與全國35個四板市場的融通發展,發揮北交所對三四板市場牽引作用,形成主陣地建設工作合力。
三是賦能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為地方政府實施區域產業支持政策、精準支持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抓手,通過發揮資本市場平臺功能作用,更好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深化合作對接
近日,證監會市場監管二部主任王建平在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表示,四板基本搭建了基于區塊鏈且適應中小微企業需求和特點的場外市場架構,逐步建立起與其他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對企業規范培育的“苗圃”作用不斷提升。
王建平介紹,截至6月底,全國3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企業19萬家,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12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900多家;服務企業中累計轉滬深北交易所上市121家,轉新三板掛牌871家;累計實現各類融資2.3萬億元,其中股權融資7150億元,債券融資4597億元,股權質押融資7883億元。
下一步,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將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持續深化與四板市場的深層次、全方位合作對接,加強制度支撐和配套技術支持,逐步實現信披通、監管通、技術通、賬戶通,形成新三板向四板輸出制度與技術、四板向新三板輸送優質企業和在地化服務的共贏局面;深入落實開門服務、直達服務、精準服務“三服務”理念,開展專精特新企業綜合服務行動,引導支持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企業用足用好用活資本市場功能,在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以上為犀牛之星轉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