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2023年第38次審議會議結果出爐:開特股份(832978)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過會。
(資料圖)
犀牛之星APP顯示,開特股份是國內知名的汽車熱系統產品提供商,也是一家專業從事傳感器類、控制器類和執行器類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細分產品包括溫度傳感器、光傳感器、調速模塊、直流電機執行器、步進電機執行器和無刷電機執行器等產品。
根據中汽協《中國汽車電機電器電子行業分析報告白皮書》統計,2020-2022年,公司車用系列傳感器產品的銷售收入位居全國前三。
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獲得授權專利311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實用新型專利258項、外觀設計專利29項。
深耕汽車產業鏈多年,目前公司已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企業。
公司核心專利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一、公司業績近年來保持較快增速
犀牛之星APP顯示,業績方面,開特股份營收由2018年的2.662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147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7.91%;歸母凈利潤由2018年的1732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7738萬元,復合增長率為45.38%。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拉升,公司傳感器產品出貨量持續走高,業績增長較快。
2022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顯著提升。受新能源汽車熱潮帶動下,公司主要客戶產銷量增加、使得對應產品銷量大增;另外出風口電機執行器等新產品量產,銷售訂單增加;以及公司的新客戶開發取得進展,銷售規模擴大。
開特股份主營產品以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汽車電機類產品為主。2022年傳感器產品(溫度傳感器、光傳感器)收入為1.95億元,占總營收規模的38.23%;執行器產品收入為1.62億元,占總營收規模的31.64%。近年來,傳感器產品占比呈下降趨勢,執行器產品占比增速較快。
主營產品構成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毛利率方面,2018-2022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呈現下降趨勢。整體毛利率由2018年的35.83%下降到2022年的31.04%。分產品來看,2022年傳感器類毛利率最高,達49.55%;控制器類為21.28%;執行器類為17.29%(近2年毛利率增長約5%)。未來,隨著公司逐步改善產品銷售結構,以及出風口電機執行器、水閥電機執行器等高毛利率產品的出貨量增加,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
凈利率方面,2018-2022年公司凈利率呈現逐步增長趨勢。2022年凈利率為14.97%,同比增長約3%。整體來看,隨著公司產品結構的調整,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研發投入方面,2018-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呈現下降趨勢。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為2596.75萬元,同比減少0.39%。
二、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趨勢明顯,汽車電子提供長期增長空間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汽車產銷量實現穩步提升。根據 TrendForce集邦咨詢統計,2022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162萬輛,同比減少1.36%;在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帶動下,2023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有望呈現增長態勢,達8410萬輛,同比增長約3%。
資料來源:國際汽車制造協會、TrendForce集邦咨詢
自2019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日益火熱。在特斯拉等一線廠商的帶領下,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步增長。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11萬輛, 銷售同比增長41.53%;2021年銷量為644萬輛,同比增長107.45%;2022年銷量暴漲至1007萬輛。根據EV-Volumes的預測,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430萬輛。
資料來源:EV Sales
國內汽車市場方面,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268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689萬輛,同比增長93.4%;另據中汽協預計,2020-2025年我國汽車銷量穩步增長,2025年有望突破3000萬輛。
眼下,在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帶動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也將充分受益。傳統汽車零部件包括發動機系統、傳動系統、懸掛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電子電器系統。近年來,伴隨“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汽車零部件范圍逐步擴展至電池能量、電力驅動、控制系統、智能感知等領域。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實現趕超,已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自主品牌整車廠商發展壯大,本土零部件企業技術水平也水漲船高,以開特股份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廠商迎來了發展機遇,汽車電子國產替代進程不斷加快。
縱觀新能源汽車的“四化”趨勢中,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已成為汽車行業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
根據招股書顯示,公司生產的汽車傳感器類、控制器類、執行器類產品屬于汽車電子產品。汽車電子集汽車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技術于一體,是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重要分支,汽車電子系統通常包括傳感器、控制器和執行器三部分。
相比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對產品的要求更高,質量要求更嚴格。
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對比
資料來源:經緯恒潤招股說明書
根據中信證券統計,汽車電子成本占整車成本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的不足 4%,增長至2020年的30%左右,預計到2030年,汽車電子價值在整車成本價值的占比將高達50%。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方面,根據東莞證券統計,預計到2022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1399億元,其中我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達到978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99%、12.62%;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汽車電子全球市場份額占比也將由2017年的37.07%提升至2022年的45.72%。
開特股份主營產品包括溫度傳感器、光傳感器、調速模塊、直流電機執行器、步進電機執行器、無刷電機執行器等品類。以上產品主要用于汽車熱管理、汽車空調系統等細分領域。
1、汽車熱管理
據了解,汽車熱管理系統是汽車上用于調節零部件工作溫度環境和座艙溫度環境的零部件的集合。該系統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散熱、加熱、保溫等手段,讓不同的零部件都能在合適的溫度下正常工作,以保障汽車的使用舒適、功能安全和使用壽命。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擴張,汽車熱管理系統越來越關系到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和安全等問題,汽車熱管理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將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空間。
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差異
資料來源:財信證券
目前,傳統熱管理系統供應鏈成熟,單車熱管理產品價值量約為2300元。新能源時代,單車熱管理產品價值量增長到6650元左右,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是傳統燃油車的3倍左右。
根據財信證券預測,預計2025年全球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為2987億元,其中 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為1761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速有望達到40%。預計2025年中國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為1002億元,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為653億元,期間年復合增速達到34%。
2020-2025年全球/中國乘用車熱管理行業空間預測(億元)
資料來源:財信證券
2、汽車空調系統
汽車空調通過由各種傳感器、電子控制器和執行器組成的電子控制系統實現制 冷、加熱、通風循環。
空調電子控制系統基本結構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目前,公司產品主要為空調直流電機執行器、空調步進電機執行器和無刷電機執行器,主要用于汽車空調的風門控制。
根據財信證券研究顯示,傳統燃油車單車汽車空調系統產品價值1350元,新能 源汽車單車汽車空調系統產品價值約3200元。按照財信證券汽車熱管理系統市場價值測算,預計2025年全球乘用車汽車空調系統市場空間為1547.73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乘用車汽車空調系統市場空間為512.14億元。
未來,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功能性、舒適性、環保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汽車電子新的應用場景不斷涌現,溫度傳感器、執行器等需求亦不斷增加,如座椅加熱溫度傳感器、門把手電機、充電蓋電機、AGS進氣格柵電機執行器、水閥電動執行器等,公司產品的應用市場有望持續拓展。
三、同行業對比
目前,公司已形成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汽車電子零部件的發展格局,并依托現有技術儲備不斷向汽車電子細分領域拓展。根據中汽協《中國汽車電機電器電子行業分析報告白皮書》統計,2020-2022年,公司車用系列傳感器產品的銷售收入位居全國前三。
下游客戶方面,憑借深厚的技術和研發實力,公司已經和海內外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合作關系,包括比亞迪、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中國一汽、吉利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汽車整車廠;小鵬汽車等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廣州電裝、翰昂集團、捷溫集團、法雷奧集團、松芝股份、三電控股、馬瑞利、南方英特、 愛斯達克、豫新等汽車熱系統廠商。
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包括蘇奧傳感、奧聯電子、日盈電子。
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公司IPO募投方面,本次公司擬募資1.35億元,資金將用于車用電機功率控制模塊及溫度傳感器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IPO募投項目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