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2023年第32次審議會議結果出爐:富恒新材(832469)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過會。
犀牛之星APP顯示,富恒新材是一家專業從事改性塑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相關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苯乙烯類、改性工程塑料類、聚烯烴類和其他類等,產品主要應用于家用電器、消費電子、汽車零部件等領域。
(資料圖)
公司系列產品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獲取授權專利22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成為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公司授權專利
目前,富恒新材已經和創維集團、康佳集團、傳音控股、三諾電子、邁瑞醫療、比亞迪等知名客戶達成合作關系。
從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來看,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苯乙烯類、改性工程塑料類、聚烯烴類等。2022年苯乙烯類產品銷售額最高,達到2.55億元,占總銷售額54.87%;其次是改性工程塑料類產品,銷售額為1.32億元,占總銷售額28.54%。
主營業務收入構成(萬元)
據了解,塑料是指以石油化工產業形成的各類高分子合成樹脂為主要成分,通過加聚或縮聚反應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塑料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具有流動性和塑性,可被塑造成一定形狀,且在一定條件下保持形狀不變的材料,具有質量輕、強度高、化學穩定性好、絕緣性 能優良、絕熱性好、耐磨等優質性能,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能源、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隨著全球汽車工業、家用電器、電子通信、新能源等產業不斷向中國轉移,以及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基礎材料領域的“以塑代鋼”、“以塑代木”趨勢,我國正在成為全球塑料材料最大的市場和主要需求增長引擎。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21年我國改性塑料產量由1563萬噸提升至265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11.14%。另據相關預測,2022年改性塑料產量將達到2884萬噸。
市場規模方面,2018年至2021年,我國改性塑料市場規模由2250億元提升至 360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6.98%。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改性塑料市場規模將達到4152億元。
和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塑料應用規模仍然偏小。2011-2020年我國塑料改性化率由16.3%增長到21.7%。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我國塑料改性化率達到24%,但相比全球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從招股書獲悉,改性塑料的重要應用領域包括家用電器、消費電子、汽車零部件。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零部件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的帶領下實現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1年我國汽車產量從1842萬輛增長至2021年2608萬輛。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產量為2747.6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輕量化和環保化是當前汽車材料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形勢下,發展汽車輕量化對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36.7萬輛、 352.1萬輛、688.7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未來5年迎來強勁增長,IDC預計2020至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 36.1%,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將會帶來汽車零部件行業新的增長動力。
近年來,改性塑料在阻燃性、機械強度、抗沖擊性、韌性和易塑性等方面均具有較大提高,能夠較好的滿足汽車產業的設計要求,同時在同等體積下僅有鋼材三分之一的重量。改性塑料的應用范圍已由內外飾擴大到了結構件、甚至車身、底盤,在汽車工業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明顯。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預計 2017-2022年汽車改性塑料需求總量增速將在6%左右,到2022年,汽車用改性塑料需求總量將超640萬噸。
未來,隨著汽車輕量化、低碳化、智能化設計理念的不斷深化,改性塑料在汽車產業中使用量將不斷提升,車用改性塑料市場需求預計將持續上漲。
客戶方面,公司客戶以家電、消費電子及汽車等行業中游零部件供應商為主。2022年前五大銷售客戶分別是東莞市美士富實業有限公司、東莞康佳電子有限公司、SM Polymers Inc、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設備有限公司、北海市三富影音制品有限公司。
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戶
業績方面,2020年-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64億元、4.1億元、4.68億元,近2年CAGR為13.3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10.7萬元、3569.87萬元、4567.81萬元,近2年CAGR為29.81%。
和同行業上市公司毛利率相比,公司近3年毛利率維持在18%左右,2022年毛利率為19.32%。同行業上市公司——金發科技、國恩股份、會通股份的毛利率分別是15.2%、13.13%、10.46%。
同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對比
招股書顯示,本次公司擬募資1.7億元,資金將用于富恒高性能改性塑料智造基地項目(一期)、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建成達產后,將進一步緩解公司產能瓶頸,增強公司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
公司IPO募投項目